琴瑟和鸣(北京)文化传媒有限责任有限公司首页

核心教育理念:古筝圈,业内联盟新高度;谈古筝,圈内才有发言权。

何占豪

   被查看 210

一、个人简介

何占豪

世界著名作曲家,中国杰出音乐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民族音乐瑰宝《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创者。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历任多届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并多次受聘出任全国金唱片奖评委、金钟奖专业评委会主任等职务。

主要大型作品有: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合作)、交响诗《龙华塔》、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二胡协奏曲《别亦难》、《乱世情》、《英雄泪》,二胡与乐队《莫愁女幻想曲》。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西楚霸王》、《孔雀东南飞》、筝与乐队《云山组曲》,筝乐诗《陆游与唐婉》。交响南音《陈三五娘》等。主要中小型作品有管弦乐《胡腾舞曲》、《伊犁河畔》,古筝独奏《茉莉芬芳》、《姐妹歌》,歌曲《别亦难》等。

1933年8月,何占豪出生在浙江诸暨的一个农民家庭。唱绍兴剧的何父希望儿子能成为更有文化的人,在何占豪12岁时,何父用借来的钱将他送到杭州念中学。然而家庭深厚的戏曲氛围,使少年何占豪早早感受到了戏曲和音乐的魅力。

1950年,年轻的何占豪凭借自己对戏曲的熟悉和对音乐的酷爱,考入了浙江省文工团,三年后转入浙江省越剧团乐队。在越剧团乐队,他更为深入学习越剧、绍兴大板等民间音乐,同时通过工作实践,也接触了大量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学习演奏小提琴等乐器。

在越剧团工作数年后,对音乐的热爱和求知,使何占豪终于决定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深造。1957年,青年何占豪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小提琴专业。次年,他与五位同学组建成立了“小提琴民族实验小组”,并担任小组组长,与同学一起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民族风格作品演奏等的问题。

1958年秋,为庆祝共和国建国十周年,上海音乐学院号召创作献礼的大型音乐作品。在学院领导、教授和小组成员们的几番思索下,最终由学院党委书记孟波拍板,决定献礼作品使用何占豪根据越剧音韵创作的一个小提琴曲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后称《小梁祝》)作为基础,创作学院献礼建国十周年的大型音乐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后称《梁祝》)。而它,即是这部今天让全世界耳熟能详的中国音乐经典。

在《梁祝》的创作中,学院党委书记孟波之所以选题《小梁祝》,原因之一就是他认为何占豪曾是越剧团乐队的二胡和小提琴演奏员,并从小接触了大量的越剧音乐,而让艺术家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是一部优秀作品成功的基础。同时,管弦系党支部书记刘品也与他交流,提出当时小组探索的方针:“要使小提琴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就必须走民族化、群众化的道路”。在上音求学后期,何占豪师从丁善德教授,转入了作曲系深入学习——《梁祝》的完成,让何占豪逐渐清晰了自己的创作道路。

毕业后,何占豪留校任教。先后担任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副校长、上海音乐学院民族作曲系主任等职务。在上海音乐学院教学期间,他为指挥、作曲、器乐演奏等各个音乐领域,培养了大批人音乐人才,著名指挥家、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阎惠昌,著名作曲家李汉颖、刘建宽,著名古筝演奏家罗晶、袁莎、江澹曦等都是何占豪的亲传学生。

60年代初下乡运动,何占豪以乡间经历为素材,完成了大量深入民间的作品。这段经历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同志的高度评价:“艺术创作让广大群众认可之余,一定要保留艺术创作的高度和技巧,发挥作曲家专业上的技巧”。陈毅同志的话,鼓舞和指引着何占豪,始终秉承兼顾大众性与艺术性去创作。同时,受当时革命歌曲风潮的影响,何占豪借助西方音乐体裁创作了多部革命题材作品;这种创作手法让他的作品从一众革命歌曲中脱颖而出,外来形式给中国民间音乐带来了新的活力。

西方音乐本土化发展的同时,民族音乐的进程却略显缓慢。1980年,何占豪参加两岸艺术会议,席间香港代表提出美好的中华民族音乐历史渊源流传,而民族音乐的新作品却寥寥无几、很难听到。这番话刺激何占豪开始调整自己的创作思路:要使我们的民族音乐适应时代,反映当代人的情感,就必须实现民族音乐现代化。

1980年开始,何占豪尝试用西洋配器原理和中国民族风格结合进行创作,他对中国地域性的古典题材进行现代化演绎,推出一系列优秀作品,例如:《伊犁河畔》、《胡腾舞曲》等。1986年,何占豪根据李商隐的伤离别诗作,写下悲情感伤的流行歌曲《别亦难》,著名香港歌星徐小凤试唱之后立即将其收入专辑作为主打,一时间《别亦难》在两岸三地广为传唱。

同时,何占豪更钻研起民族乐器与交响乐的现代化合作。二胡、古筝、柳琴、扬琴、笛子、阮、笙等等,创作过程中,何占豪经常与演奏者进行交流,探索乐器现代化演奏发展的可行之道,竭力挖掘传统乐器的性能和演奏表现力。这些古老的中国民族乐器,通过何占豪的曲谱,在世界音乐的殿堂大放异彩。其中许多例如:二胡协奏曲《乱世情》、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等,都成为了该器乐的经典代表作,不但多被录入至器乐考级曲目,更有很多成为了器乐演奏家的成名晋级“敲门砖”。

与民族器乐现代化并行,何占豪还兼顾了戏曲音乐的创新探索。1983年,何占豪突破性地以交响乐形式呈现越剧音乐,推出了越剧清唱剧《莫愁女》。他不但创作了大量的越剧新曲,还尝试为众多戏曲名段编配交响伴奏,在民族器乐曲中融入戏曲音乐素材,传统戏曲的艺术形态日益丰富。2009年,何占豪还实现了对“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南音的改革,改编创作了交响南音《陈三五娘》等作品,令有着千年历史的乐曲重焕新生。

2000年后,何占豪将中华文明以更多元的形态融入音乐。他依托耳熟能详的唐诗宋词创作大量诗词歌曲,并编配交响乐伴奏、古筝弹唱等形式,还创作了以《山居秋暝》等唐诗为本的阮协奏组曲《吟诗感怀》。同时,他还取材上海沪语童谣、江南民间歌谣,编创了数十首童声童谣歌曲。何占豪把创作目光越多越多地投向了中国年轻一代,聚焦传统文明的薪火代代相传。

2014年,何占豪先后获得了上海文联、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市委宣传部授予的“终身成就奖”。带着这份鼓励,何占豪承担起作为艺术家的社会引导责任。他有感于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的日渐式微,逐渐将创作笔触转向了战争时期的革命先烈们,先后写下《鉴湖侠女秋瑾》、《重上井冈》等代表作品。2016年开始,何占豪受邀通过讲解他的革命作品,为文艺工作者和中共党员们开授音乐党课,用作品传递时代思想,提升民族自豪感。

2019年,首届何占豪古筝作品国际大赛在澳门举办。何占豪致力于以大赛为契机发现和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古筝演奏人才,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宝贵的展示平台与学习机会。何占豪还特别改编了少儿版的古筝作品,鼓励更多新生力量的加入,壮大民族音乐面向世界的传承队伍。

何占豪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始终探索着一条“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道路。他的作品旋律优美,中西交融、雅俗共赏,受到了来自全世界著名交响乐团、民乐团、国际知名器乐演奏家演绎,收获了全球广大听众的喜爱,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作为音乐创作领域的代表人物,何占豪对创新民族音乐语言、提高民族器乐演奏技巧、拓展民乐表现内涵等诸多方面不懈探索,是“学贯中西、提奖后进、革故鼎新”的世界音乐大师。

二、创作理念

何占豪在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始终坚持“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将西乐的艺术表现形式,应用在中国式的主题作品中,让民族音乐融入时代色彩并主动走向世界,创作出极具中国艺术特色的现代化作品。

外来形式民族化

代表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

我们的民族音乐虽历史悠久,亦有表现力丰富的民族乐器,但面对西方交响乐近百年创作技巧、标准化乐队的发展,在音乐类型等方面仍然有很大差距。何占豪以自身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通过学习、采用以交响音乐为代表的西方先进音乐理论、音乐体裁及艺术形式,如交响诗、协奏曲、室内乐等音乐类型,在表演形式上强化了作品的情节与抒情性,丰富了民族音乐语言、内容的表达,深刻地反映中华民族的思想与情感。何占豪还在传统音乐单一创作形式基础上,借鉴西乐作曲形式,极大丰富民族器乐的表现力。这样的西为中用,令何占豪创作了一批充满民族韵味的交响乐作品,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给世界交响乐舞台展现了独具一格的中国形象。

民族音乐现代化

代表作品:二胡协奏曲《蝶恋花》、越剧清唱剧《莫愁女》、唐诗宋词歌曲

传统文学的美学意蕴与现代艺术形式的糅合,越来越成为现代人所追求的审美情趣。以“中国风”为代表的流行趋势,蕴含大量中国元素并适应全球流行趋势的艺术形式受到各类观众的欢迎。何占豪正是看到了悠久的民族音乐唯有适应现代听众的审美才能绽放新的魅力和生命力,并着重于对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声乐领域深入探索,让古老的民乐反映当下国人的思想感情,积极推动民族音乐的现代化发展。在演出实践中,何占豪常常改变舞台的表演形式、丰富民族器乐的组合方式、在音乐展现形式上进行多样化改变,推动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理念、艺术形态的创新发展。何占豪在创作中,除了在现代化的音乐中融合民族特色,更竭力将民族音乐对标世界先进水平,真正让民族音乐传播到世界。

创作选材:弘扬民族精神

代表作品: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

历史、革命、戏曲构成了何占豪音乐的三大题材,而爱国情怀又是其中最重要的音乐主题。在何占豪看来,他的民族音乐情节首先就是爱国情结,从《临安遗恨》中精忠报国的岳飞,到《西楚霸王》中悲壮豪迈的项羽;从《江南第一燕》中上下求索的瞿秋白,到《龙华塔》中革命先烈们的伟大牺牲,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是何占豪永恒的歌颂。此外,他的爱情题材《陆游与唐婉》、《孔雀东南飞》,控诉封建伦理的罪恶,歌颂了矢志不渝的爱情;他的民族题材《茉莉芬芳》、《姐妹歌》充满地域色彩,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这些从古至今的艺术取材,多来自于家喻户晓的历史或民间故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何占豪的作品以通俗易懂的旋律,以浓郁的民族风格、冲突强烈的戏剧性与优美的抒情性,让民族精神的气质深入作品之中,吸引着不同层次的广大听众。

创作标准:兼具音乐美感与情感

代表作品:筝·乐·诗《陆游与唐婉》、古筝独奏曲《茉莉芬芳》

“音乐的本质是美,音乐的核心是情”是何占豪始终坚持的创作标准。他将音乐看作展示人类内心世界的一门艺术,以情动人才能长久。何占豪的作品突出表现“民族情”,无论是展现对英雄的歌颂,还是演绎浪漫动人的爱情,何占豪都要从中寻找到人物最真切的情感脉络,并恰当而巧妙地糅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元素,构成其作品感动人心的精神内核。他的音乐结构简洁,音乐形象却生动有力,不靠技巧、求新,而是用优美的旋律兼具艺术审美、真情实感,完整地把音乐情绪传递给了听众。何占豪把创作视为用心完成与人物对话的过程,他的作品总在极大程度上唤醒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珍惜,充满了正能量的指引。

创作目标:提升艺术的社会功能

代表作品:管弦乐交响诗《龙华塔》、古筝幻想曲《越国西施》

一直以来,何占豪都在提倡音乐要为人民服务,要让音乐的语言雅俗共赏。越是用高雅艺术表现的民族情感、革命内容,越是要兼具大众性与艺术性,才能得到广大听众的共鸣。他力求每一部作品必须产生积极的社会功能。艺术作品是文艺创作者的精神产品,观众用以娱乐,也用以寄托情感,唯有实现艺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感悟人生、鼓舞斗志”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艺术之于社会的功能。何占豪始终坚持大众化的创作方向,以优美的旋律、深刻的精神内涵,为民族艺术传承做出贡献。

三、代表作品

何占豪从1958年创作至今,共创作了一百余部重要作品。

历史题材:《梁山伯与祝英台》、《陆游与唐婉》、《临安遗恨》、《西楚霸王》、《孔雀东南飞》、《越国西施》、《英雄泪/蝶恋花》、《东渡》、《清照情怀》、《春江花月夜》、《乱世情》

红色经典:《江南第一燕—献给烈士瞿秋白》、《黄河魂》、《重上井岗》、《龙华塔》、《鉴湖侠女-秋瑾》、《烈士日记》、《山西调》、《山水情》、《烛影摇红》、《过淀山湖》

戏曲作品:《莫愁女幻想曲》、《红楼梦》、《情探-行路》、《桃花扇:自叹》、《梁红玉与韩世忠:夸夫》、《沙漠王子:梦幻》、《沙漠王子:算命》、《盘夫:官从好比天上月》、《穆桂英挂帅:五十三岁又出征》、《红楼梦:金玉良缘》、《红楼梦:葬花》、《陈三五娘》

诗词作品:《春晓》、《江雪》、《黄鹤楼》、《山居秋暝》、《谓城曲》、《枫桥夜泊》、《秋夕》、《谓川田家》、《忆江南》、《游子吟》、《吟诗感怀》组曲

民歌改编:《别亦难》、《茉莉芬芳》、《苹果熟了》、《姐妹歌》、《九连环》、《小河淌水》、《春花望露》、《申味小曲》、《上海童谣》、《九连环》、《紫竹调》、《道情调》、《花灯调》、《春调孟姜女》、《田山歌》、《绣腔》、《船歌》、《花鼓调》、《贵州地区十二首民歌》、《快乐的姑娘/伊犁河畔》

其他作品:《胡腾舞曲》、《节日赛马》、《八骏马畅想》、《五湖游》、《高原风情》、《云山组曲》、《离骚》、《送别》、《傣寨情歌》、《罗兰情》、《花》、《长恨绵绵》、《梅花三弄》、《霓裳曲》、《美丽的家园》、《月光下的独秀峰》、《西游神采》、《月儿高》、《让我们荡起双桨》、《金韵十月秋》、《江南秀女》、《一片好风光》、《带梦去飞翔》、《远古》、《盼》、《打雁》、《小熟田间好景象》、《隔垛高墙隔座山》

四、演出合作

在过去数十年舞台演出中,何占豪教授多次与海内外知名交响乐团、著名音乐家合作,曾先后与吕思清、方锦龙、段皑皑、宋飞、王中山、罗晶、袁莎等国际著名音乐家合作演出;合作团队包括: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央民乐团、中国爱乐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民乐团、南京爱乐乐团、香港中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新加坡华乐团等海内外知名交响乐及民乐团。演出场所包含: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东方艺术中心、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香港大会堂、新加坡国家大剧院、全国各保利大剧院及全国各省市示范级音乐厅、剧院等。

五、何占豪大事记

1957年,获浙江省第二届戏曲会演乐师奖;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多次获中外唱片公司颁发的金唱片奖、白金唱片奖;

何占豪亲自改编的高胡协奏曲《梁祝》,在由香港中乐团主办的世界华人地区投票选出二十世纪最佳十首民乐作品中,获最高得票奖;

1995年,古筝曲《临安遗恨》、《茉莉芬芳》获文化部教育司颁发的“优秀创作奖”;

1996年,为表彰何占豪对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国务院授予其政府特殊津贴;

2013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何占豪金钟奖“终身成就奖”;

2014年,上海市委宣传部授予“上海文艺终身荣誉奖”;

2019年,荣获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六、何占豪工作室

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仅体现在经济、军事实力上,还表现在文化成就上,是否有获得国际认可的杰出作品与代表人物。从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诞生,受到来自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的认可,引起海内外音乐界的热烈关注与高度评价;到六十余年始终坚持推动“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中国艺术发展进程,扎根于人民群众,推动民族音乐走向世界舞台;到近几年连续获得中国文艺界联合会、市委宣传部等授予的“终身成就奖”,何占豪教授以他孜孜不倦的创作经历,收获了来自音乐界、文化界以及广大民众的极大赞誉。作为中国现代音乐发展领域的扛鼎人物,工作室将以传承何占豪优秀作品、普及高水平的民族音乐、挖掘新生代音乐人才为己任,为发展中国音乐文化艺术而服务。

习近平提出,“文艺工作是为国家、为民族培根铸魂的工作,要不断捕捉时代精神,将文艺创作扎根于人民。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养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工作室将积极传承并推广何占豪优秀作品,推动更多传递时代精神、满足当下群众文艺需求的高品质音乐演出合作,也引领越来越多的观众踏入文艺殿堂,提升观众群体的音乐欣赏水平与审美情趣。在何占豪教授的专业指导下,选拔并推荐优秀的音乐人才,为更多青年音乐人提供专业的锻炼平台与表演舞台;传播国际水平的音乐作曲新知,为更多致力于音乐创作的作曲家们提供发展方向与发展动力。

面对新时代、新风尚的民族音乐发展,工作室将遵循何占豪音乐创作精神的指引,从真实的生活与情感出发,坚持以文化人,以艺养心,把握当下、面向未来,以诚挚自信的创作态度持之以恒地为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发展铺路。

七、工作室历年完成的项目

2019.8.6-8.9  首届何占豪古筝作品国际大赛·澳门

2019年纪念梁祝60周年世界巡演音乐会


上一篇:谢鹏
下一篇:没有了!